找到相关内容32篇,用时6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四圣谛四弘誓愿

    弟子闻法则说:「我今闻已,得广知义。」(《中阿含双品第十》);修行则以「已生善法为久住不忘、不退、增长、广大修习具足故。」(《中阿含?例品例经第十一》)、「如是悲、喜心与舍俱,无结无怨,无恚无诤...弥勒菩萨所问本愿》)、药师如来为灭除众生病苦而发十二愿,终于成就琉璃佛国(《药师如来本愿功德》)等。乃至文殊菩萨十二愿而成就般若智能(《佛说文殊师利行经》)、普贤菩萨十愿,愿愿归入华严愿海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45941120.html
  • 王雷泉编:悲愤而后有学——欧阳竟无文集(8)

    于《中观释论》也。《宝性论》者,依《陀罗尼自在王经》,以七金刚句摄一切佛法。《自在王经》与《涅槃》,均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。菩提功德,利众生业,皆所以见性。三宝一归,但指不同,初无歧异。然所谓一切...行经》者,抉集群,赞发菩提心,修行六度,回向众生,非龙树所作,而谈破瑜伽,倘亦龙树学欤?小趣者,《成实》入《般若》之半途,《俱舍》造《瑜伽》之中路。欲探大乘由来,二论诚不可不读也。上来三论,...

    王雷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4344216.html
  • 《大智度论》所述“”与“无始”之研究(1)

    指出大乘与小乘的“”概念之差异。《智论》卷三十一云:页52 “”者,声闻法中,“法”为“”。如《杂阿含 ?》,说生因缘老死;若有人言,是老死,是人老死 ,二俱邪见。是人老死则众生,是老死是法。摩诃衍经 说十方、十方相,是为“”。(注1)“”的内涵,小乘的说法颇有差异。依小乘所特重的《杂阿含》说,“”指的...

    游祥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4445696.html
  • 试论佛道二教之初期交会,兼论二教对“淫欲”与“生命”的看法

    小乘在讲禅修时,重视止与观,止为定,观为观想;其中所观想者,常以我为说,如安世高所传禅经;又如《中阿含.卷四十九.》有内、外之说,内是观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皆,外是观与六根相对...,亦不非是;故本无无有异。……诸法一切无有垢,无有净,诸法自然本无,本无自然,故曰诸法。”(《正藏》十五卷,四0一页上)  支娄迦谶译《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.卷下》:  -----------...

    萧登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1246107.html
  • 阿含概说(1)

    这里头可搜集后来小乘思想,特别大乘思想生起重要的依据。在思想发展上虽不及大乘思想丰富,但大乘教的、缘起、中道以及大乘所用的术语:若三十七道品、三增上学、四摄事等,都预见于阿含中。龙树的,无着的...求彼,不住此,不住彼,心无所着,漏尽无漏,无为心解脱,达到真实空不颠倒。这是初步观法。中含,更从内发展到外,内外,或依三昧观想,达到,「我得空,能起无相,无作,无所有离慢知见,是则善说...

    东初老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3547204.html
  • 巴利学研究纪要:1995-2001(1)

    Banamoli的The Greater Discourse on Voidness : Maha-Subbata Sutta。50这是《中部》第122」及其注释的翻译。除了译出原注之外,Banamoli...Mahanidana Sutta and its Commentaries。54这是《长部》第15缘经」及其注释、解疏的翻译。与前面几部一样,也是选译教理相关的部分。(7) Bhikkhu Bodhi ...

    蔡奇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3747508.html
  • 从原始佛教到阿毗达磨论书的二谛探讨(1)

    发展之雏形。又如〈第一义〉并不是没有二谛思想的雏形,只是在文句上未多说罢了。  其次,阿毗达磨论书的二谛论,虽从早期的六足、发智七论之中,未能如《毗婆沙论》(《俱舍论》、《成实论》)有明显地探究...之法?若眼起时则起亦不见来处,灭时则灭亦不见灭处,除假号法因缘法。云何假号因缘?所谓是有则有,此生则生。(正2,713c15~19)  引文中,〈六重品〉与〈第一义〉就其经义而言并没太大的差别...

    释如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647568.html
  • 《阿含》的菩萨道──兼论《般若经》的出现

      我自忆宿命,长夜修福,得诸胜妙可爱果报之事。曾于七年中,修习慈心,七劫成坏,不还此世。七劫坏时,生光音天;七劫成时,还生梵世宫殿中,作梵王,无胜、无上,领千世界。从是以后,复三十六反作天帝...、、不颠倒,谓漏尽、无漏、无为、心解脱。(T1, p737c)  【例3】《中阿含?》(一九一)中,释尊对阿难说:   阿难!若比丘欲多行者,彼比丘当持内心住止令一定。彼持 心住止令一定已,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3147818.html
  • 略述北传四部《阿含

    老少、诸弟子等都能领受法益。  此共分成七大类五十余相应,分述如下:  一. 五阴诵  (1) 阴相应:叙述佛陀说示当观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五阴是苦、无我、无常、才能解脱生老病死、忧悲苦恼,...:本品所收诸经名两两相同者,例如两篇马邑经、两篇牛角娑罗林经、两篇等,故以双品立名。有马邑经、牛角娑罗林经、求解、小等十。  (16)后品:叙述佛陀为诸弟子说修习慈、悲、喜、舍等...

    石颖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5050839.html
  • 四阿含的研究(1)

    漏尽无漏,无为心解脱,达到真实空不颠倒。这是初步观法。中含,更从内发展到外,内外,或依三昧观想,达到「我得空,能起无相,无作,无所有离慢知见,是则善说」(杂含三,一六)。这都是依次第...。亦言「无比法」,谓法之最上者也(翻译名义集四)。亦言「教」,亦言「传」,谓辗转传来以法相教授也(一切音义二十四)。本为佛经总名(吉藏法华论疏云「阿含」名通大小四阿含等为小涅盘称「方等阿含」此即也...

    力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74456146.html